半岛体育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综合性娱乐平台[永久网址:363050.com]半岛集团旗下的半岛体育在赞助和服务覆盖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每天为您提供近千场精彩体育赛事。包括半岛、半岛棋牌、半岛彩票、半岛电竞、半岛、半岛电子、全球各地赛事、动画直播、视频直播等服务。
3月7日至9日,由《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颁奖活动在北京召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作家廖锦海的散文作品《走进那片红土地》荣获全国二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原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晓声、周大新、刘庆邦、鲍尔吉·原野、邓凯、石厉、顾建平、俞胜、王震海、乔叶、李晓东、盛军、杨海蒂、安武林、周伟苠、胡松夏、陈红、何南等参加活动。
据介绍, 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是国内散文界最隆重的年度盛典之一。自2007年举办以来,每年从全国数百家报刊、出版社发表的散文中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为繁荣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发现和推介散文佳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记者 余胜容)
说句实在话,对于徐闻这片红土地,我虽早有所闻,但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描述上:“徐闻的红土地由于古火山在300万至200万年前爆发形成,赤红肥沃,富含硒矿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适宜谷物、蔬菜、瓜果生长。”然而,真正亲历体验这片祖国大陆最南端的肥美红土地,我却是“徐徐而闻”,只是前几天,实在拗不过多年同事的再三邀约,最终决定与他走进那片红土地。
临行前,同事跟我聊起,他父亲曾经在那片红土地上不单用老黄牛精神披荆斩棘,拓荒建校,更是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三尺讲台的芳华,用勤劳和汗水浇灌出一代代乡下学子的梦想。同事自己也曾踩着父亲的脚印在那红土地里驻队开展“固本强基”工作,队长动员会上的“就算一根扁担插在这红土地上也会长出芽”那句话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但同事也不无遗憾地说,那片红土地,如果多日没雨的话,就会红尘滚滚,路两边的植物也是“红装素裹”;雨后的红土则变得异常沾黏,走在路上你会感觉有人拉着你的脚后跟,往前挪动会倍感用力,最无奈的还是,午后阳光灿烂,你骑着一辆28英寸双梁“红棉”哼着“雷歌”出门,偶遇大雨当头砸下时,回家路上你定然把车背在身上。
很幸运,这次我们遇到好天气,路上阳光明媚,绿树青翠,枝叶摇曳,微风过处,扑面而来的是雨后湿润红土散发出来特有的气息,路旁还有褐红色的溪水潺潺流过,那是前两天下雨,雨水把红土地冲刷汇成。此情此景,同事更是感慨万千,这里曾留下他父亲拓荒的足迹和他童年美好的记忆。
据同事说,他父亲20世纪30年代出生,50年代中期就读中国人民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毕业本可以留在城里机关工作,但他接着去读了雷州师范,三年后,为了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面貌,竟然义无反顾地走进那片红土地。想想60年代初期,正是国家最艰难时期,物资匮乏,生产落后,但同事的父亲却扎根祖国最南最穷最僻远的乡村,传道授业解惑,一干经年。
聊兴正浓,车子戛然而止,似乎已到村口,抬眼望去,一座气势非凡、雄伟挺拔的门楼傲立村头,“拔园村”三字清晰可见。
走下车来,脚下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边,绿水环绕、竹林苍翠。再往前走,迎面遇到一位六十出头的红脸汉子,这是红土地上男人特有的脸型。见到我同事,他异常高兴,握手、拉家常,不亦乐乎。
我问起同事父亲的过往,老书记立即来了兴致,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拔园村人,蓝石忠是我的老师,也是老校长,是他一手一脚把拔园小学一座座曾经破烂漏雨透风的茅草屋建成一排排崭新坚实的砖瓦房的。曾记得,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读小学,教室低矮昏暗,每到冬天,北风呼啸,直灌屋内,阴冷无比,一双赤脚总是冻得硬邦邦;每到夏天雨季,暴雨当头倾倒,就算有茅草盖顶,也抵挡不了南方的雨势,如遇上台风天,蓝校长更是彻夜难眠,寝食不安,总担心“茅屋为台风所破”,为造得“广厦”几间,蓝校长决定厚着脸皮求助周边的农场。他带领学校的宣传队、篮球队到农场联欢,场领导热情接待,校长聊起他的军旅生涯,正好场领导也是军人出身,两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校长说到拔园小学的困难,场领导大手一挥,爽快答应,让蓝校长的师生到场部挑剑麻去卖,赚到的钱就用来改造教师宿舍和教室,那时剑麻作为一种最值钱的经济作物,场领导忍痛支持,就是看在蓝校长心中燃烧着的教育情怀,但蓝校长也是识相之人,只是发动师生大干一天,把卖剑麻赚到的钱在年底就建了一排教室。过了两年,蓝校长把学校的空地都种上了番薯,正巧那两年的番薯苗价钱好,学校单靠出售薯苗就赚了一大笔,蓝校长省吃勤俭用、精打细算,又建起一排教室和几间教师宿舍。曾经半夜挑灯回家批改作业的走教老师终于有了安定居所,学生也可以在明亮宽敞的课室埋头苦读。不仅如此,在蓝校长的亲历下,全校师生在教育学习之余还种稻、花生、薯,养鸡、鸭,年年收获满满,从此,老师挑着箩筐去生产队或学生家里要口粮已经成为过去,他们不再为生计而担心,也不再为口粮而奔走在村里红土地上,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全力赴教,村里孩子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从拔园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不管远在繁华都市经商发展,或是躬耕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都能秉承老校长的教诲: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勤奋努力、造福桑梓。老书记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让我再次领略到同事父亲——蓝石忠老校长的风采,是他,在那艰苦年代,让青春在那片红土地上燃烧发光发热。
回望拔园四周红土地,炽热而璀璨,林翠而温柔,尽管同事老早邀约我到拔园村、拔园小学看看,写写拔园村在实施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后的新气象以及学校的变迁,但我一直不敢前往和下笔。因为那片红土地历史厚重,我担心自己稚嫩的笔墨承受不起那份重压,更描述不出她的美丽!
然而,不管怎样,我还是壮着胆子走进那片红土地,还是写了,好与不好,任由看客评说。
廖锦海,中文系本科毕业,曾任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霞山区作家协会顾问。从1985年开始发表影视评论、文学评论、杂文、随笔、故事、人物通讯、散文。作品散见于《声屏报》《湛江日报》《湛江晚报》《语文月刊》《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广东支部生活》《广东组工通讯》《湛江通讯》《湛江组工通讯》《湛江教育》等报刊及学习强国、羊城派、鄂尔多斯公众号、手机搜狐网华文学馆等新媒体,共计13万多字。
2022年12月加入湛江市作家协会。工作积极,勤于写作,成效显著:《第一次为父亲买酒》获得1995年湛江声屏报征文三等奖,《一位有情有义、干净干事的组织部长》参加广东省组织系统“树形象、见实效”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收录进《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是员》一书中 ;散文《母亲的凉拌番薯叶》《关于蝉的那些记忆》分别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活动二等奖;散文《公仔书》获得202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三等奖;散文《走进那片红土地》获得“银晖礼赞 丹心为国”湛江市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优秀奖。
Copyright © 2012-2025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